拆卸的目的不仅是拆下来,更是为了安全、无损地获取故障信息。
1. 安全第一,充分准备
停车隔离:确保泵已完全停止,切断电源并挂上“禁止合闸”警示牌。关闭进出口阀门,必要时安装盲板进行物理隔离。
系统泄压:打开泵体或系统的泄压阀,彻底排除介质和压力。特别是对于易燃、易爆、有毒或高温介质,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置换(如用氮气吹扫)。
准备工具与场地:
专用工具:准备好拉马(拔轮器)、液压扳手、铜棒、软锤(如橡胶锤)、内六角扳手、卡簧钳等。
收集工具:准备好小油盒、塑料袋、标签,用于分类存放拆下的小零件(如螺钉、弹簧、O形圈)。
清洁用品:准备不起毛的布、塑料刮片、清洗剂(如酒精、汽油、专用清洗剂)。
工作台:准备一个干净、平整、光线充足的工作台,铺上橡胶垫或软布。
2. 拆卸技巧与步骤
标记定位:在拆卸前,用记号笔在压盖和轴(或轴套)上做标记,记录旋转方向和安装位置,以便后续安装时参考。对于有偏心的部件,标记尤为重要。
整体拆卸:建议将整个机械密封总成(包括压盖和动/静环组件)从泵上整体拆卸下来,然后再在工作台上进行分解。这样可以避免在狭小空间内操作,损坏精密部件。
温柔操作:
螺栓锈蚀时,先喷入松动剂浸泡,切勿强行拧动,以免滑丝或拧断。
使用拉马拆卸轴套时,要确保拉马爪子抓得牢固且受力均匀,防止拉马滑脱损坏设备或伤人。
避免使用錾子、螺丝刀等硬物直接撬动密封面,这是绝对禁止的!
对于粘连的部件,可用塑料锤或铜棒轻轻敲击振动,使其松动。
拆卸后,不要急于清洗,先进行初步观察,再彻底清洗后进行详细检查。
1. 初步观察与记录
在清洗前,先观察并记录旧密封的原始状态:
摩擦副(动环和静环)的磨损痕迹(图案、深度)。
所有O形圈、楔形圈、V形圈等辅助密封件的硬度、弹性、是否溶胀、开裂、老化。
弹簧、波纹管等金属元件是否有腐蚀、断裂、结焦堵塞。
密封腔内是否有大量固体颗粒沉积?这能帮助判断失效原因。
2. 彻底清洗
将所有金属零件(动环、静环、轴套、弹簧、压盖等)用清洗剂彻底清洗干净。
用塑料刮片清除顽固污垢,切忌使用钢丝球等硬物刮擦密封表面。
清洗后的零件用不起毛的布擦干或吹干。
3. 详细检查(核心步骤)
检查部件 | 检查内容与技巧 | 异常现象与判断 |
---|---|---|
摩擦副端面 (动环/静环) | 1. 宏观检查:在灯光下多角度观察端面,看是否有划痕、裂纹、缺口、磨损凹坑。 2. 平面度检查:将清洗后的静环和动环的端面对合在一起,用手轻轻按压一侧,观察另一侧是否有光线透过。如果能看到均匀的彩色光环(光的干涉现象),说明平面度很好。如果能看到明显缝隙,说明已变形。 3. 颜色判断:正常的磨损面应光滑如镜。石墨环表面呈乌亮光泽为正常;如果发白、发灰,可能是干摩擦或高温所致。 | 必须更换的情况: • 有任何裂纹、崩边、深沟。 • 严重磨损(磨损量超过规定值)。 • 热裂纹(像陶瓷烧裂的纹路)。 • 变形(平面度检查不合格)。 |
辅助密封圈 (O形圈、V形圈等) | 1. 手感检查:用手捏、拉伸,感受其弹性和塑性变形。 2. 外观检查:检查表面是否溶胀(体积变大)、变硬、发粘、开裂、划伤或有压痕。 | 必须更换的情况: • 失去弹性,拉伸后不能恢复原状。 • 任何程度的溶胀、开裂或永久变形。 • 即使看起来完好,但只要拆过,原则上建议全部更换新件,因为其压缩量已改变。 |
弹性元件 (弹簧、波纹管) | 1. 弹簧:检查是否有断裂、腐蚀。测量其自由高度,多根弹簧时应对比其高度是否一致。 2. 金属波纹管:检查波片间是否有结焦、堵塞。用手压缩和拉伸,感受其弹性是否均匀,检查是否有裂纹或腐蚀穿孔。 | 必须更换的情况: • 弹簧自由高度不一致或有腐蚀、断裂。 • 波纹管失去弹性、有裂纹或堵塞无法清理干净。 |
其他金属件 (轴套、压盖) | 检查与O形圈接触的轴套表面和台阶有无腐蚀、磨损沟槽。检查压盖密封面是否平整。 | 如果轴套有深沟或严重腐蚀,必须更换,否则新O形圈装上也会很快泄漏。 |
1. 确认备件与准备工作
确认新密封件的型号、规格、材质与旧件完全一致。
再次确认所有零件(包括泵轴、密封腔、压盖)都已清洗干净,绝对无脏物、无毛刺。
在轴套、O形圈、密封圈接触的轴肩等部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(推荐使用硅脂或与介质相容的润滑剂),以减少安装阻力并防止扭曲损坏密封圈。
2. 安装技巧
循序渐进: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安装。
保护密封面:在整个安装过程中,密封端面是神圣不可触碰的。手上不要戴脏手套操作,避免任何硬物碰触。
使用专用工具:对于过盈配合的部件,最好使用装配套管(如图)来均匀受力压入,避免直接用锤子敲击密封件。
确认弹簧压缩量:安装动环组件时,必须精确测量并调整弹簧的压缩量至图纸或说明书要求。压缩量过大导致磨损加剧,过小则比压不足而泄漏。对于多弹簧密封,要确保所有弹簧自由高度一致。
均匀紧固:安装压盖螺栓时,必须采用对角、多次、均匀的方式拧紧,确保压盖不发生偏斜,以保证静环的端面与轴的垂直度。
安全隔离放第一:断电、卸压、清洗置换要彻底。
标记定位做仔细:记录旋转方向和原始位置。
整体拆卸省力气:移到工作台再分解更安全。
严禁硬撬和敲击:使用专用工具,温柔操作。
先看后洗再分析:拆卸后先记录状态再清洗检查。
密封面是禁区:绝对禁止任何硬物碰触和刮擦。
密封圈要全换新:拆过的弹性密封件建议全部更换。
压缩量要精准:弹簧预紧力是密封性能的关键。
均匀紧固不偏移:对角拧螺栓,保证压盖不偏斜。